你的位置: 主页 > 中国新三学 > 中国新国学 >

中国新国学第二讲1

2016-02-09 09:53
详细介绍

  




《中国新国学》第二讲

(11250字)
 
大家好,在上一讲中我们探讨了《国学》的基础背景,《国学》首先是国家的《信息学》,作为一个国家的《信息学》,它通过着一种国家知识的体系结构,提供着在这个国家中生存生活的所有个体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生态。也就是说这个国家里面所涉及的所有个体应该或者有可能要了解的所有的知识体系。《国学》是一种知识的生态环境结构的提供者,《国学》同时又是一个国家价值的表现,《国学》是国家人文结构的信息化的环境生态模式。一个人在一个国家中生存生活需要成为这个国家中独立的个体。那么他所需要掌握和了解到的是如何在这个国家中作为一个完整的公民,具有着公民基本素质的这样一个整体化的信息模式。所以《国学》在灵魂深处是作用于人的《人学》。《国学》同时要提供它的社会组织的基本知识伦理体系。《国学》要限定一个国家的基本的人民生活方式。这是国学的5大基本内容。

作为一个国学的组织结构、国学的知识体系、国学的信息模式、国学的价值表现和国学的社会应用这些内容来说。《国学》取决于它的国家建设的需求,由于国家建设这样一个主要的建设性的任务,人们为了在一个国家中做到一种维护国家的存在、稳定、发展和运营的需求,才深入到国学的研究中。国家文化的建设、国家形态的维护、国家结构的维护和建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国家的运营这一整套的国家需求成为了国学科学研究系统的主要的研究主题。所以正是由于《国学》的这种独特的丰富的国家知识体系、生态学的需要内容才产生了国学的组织,国学的结构,国学的功能和国学的质量。因此,《国学》的内部有着其丰富、完整、全面、系统、可控的一套组织模式。所以在这一讲中,我们走进国学的基本组织构架的了解。

一个人在一生的生活过程中要接触到很多学科的选择,《国学》是第一学科的选择。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天的地球环境中生活,首先的抉择内容是我们出生的环境条件赋予我们的人生权利。所以一个人听起来很自由的,但是当他走进这个是社会,当他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权利空间就伴随着他的出生而赋予这个人了,那就是这个国家赋予他的基本权利。你生活在中国,你出生在中国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当一个人出在中国的时候,伴随着他的出生,原则上他同时拥有了中国的国籍。而你生活在中国却未必意味着‘你是中国人’。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外国朋友在中国生活,他们生活在中国,却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有中国的国籍。

所以国学的这个理念系统中实际上是一个先天性的环境生态学。一个人在出生的那个瞬间就已经具备了在这个国家中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国家权利。他的人权、他的自身具备的自然法人的这样一个自然人的权利伴随着他的出生而同时赋予到这个人身上。那么这个法学原理所附加给每个个体在社会中生存生活的基本保障的权利体系也是这个人作为一个国家的个体,他在环境中同时得到的人权。所以国学毫无疑问要涉及到一个国家中公民的权利问题,因此国学的灵魂内容是要作用到人。所以国学的组织构架中,不能脱离开对这个国家中的公民的基础权利的描述、自然人权利的描述。所以国学的组织构架不是脱离开一个时代环境,一种社会环境,一种生活环境,一种文化环境而独立存在的一种科学系统。它的组织关系直接标志着这个国家中每个个体生存生活所拥有的、使用的、依存的、必须遵守的各种各样的原则和规则。国学机制实际上既定了一个国家的法理结构。所以国学的组织构架中有层次之分,不仅仅是站在一个国家的结构上,还要站在这个国家结构的组织运营过程中,他的国民质量的基础上划分一种人文价值体系的国学内容;站在国家权利的角度是从资源的角度来谈国学;站在知识的角度是从国家的知识财富、信息结构的组织内容中来谈国学;那么站在人类的角度来谈国学的时候便是一个国人在社会生活过程当中他所必须遵循的人文条件的国学体系。所以国学的组织构架要从5个层面来进行区分。

首先,要从国学的生态环境角度来看国学的组织构架;

其次,要从国家价值的角度来看国学的价值体系;

第三,要从国学所及的国人的角度来看国学的组织构架方式;

第四,要从国家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的角度来了解国学的组织结构体系;

最后,我们要从一个国家中国民的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看国学的组织构架系统。

所以国学的这5大内容涉及到5中组织构架的分裂表述问题,所以,我们在了解国学结构的时候大脑中对国学的组织构架要有5个不同角度分类的哲学观点来观看国学的组织结构。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呢,我们要界定国学的时代特征。国学毫无疑问它谈论的是一个国家的价值模式,但是一个国家它的含义要从其拥有这个国家的地球领域权属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延续到未来。所以国学的本质研究包括着国家的《史学》。

作为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有一个从过去走到现在,从现在朝向未来的这样一个历史的纵向的发展过程。所以国学就分成了:传统国学、现代国学和未来的国学这么一个因时间而产生的国学组织构架的一种观察角度。那么我们在研究这个国学结构的时候,如果没有时间的观念,对国学的组织构架就难以进行界分。我们把在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国学结构定立为《现代国学》,而把与现实社会形态不相符的上一个阶段之前的国家国学体系称为《传统国学》。所以呢,每一个国学的结构中都包含着一种对现实社会,现实文明状态,现实的公民权利,现实的社会知识智库,现实的人民生活方式的一种现代化的描述需求,所以国学与时间有关系!

国学的组织构架学也是一个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发展的体现。所以在国学的组织内容当中,它不是一个停滞在一个表层的、片面的这么一个国学的静止化的体系。而是一个拥有着从古至今走向未来的描述,《国学》不是一个现实学,国学的设置是未来的设置。一个国家的国学体制是在继承中的稳定,在稳定中的发展,在发展中的求索。因此国学的整体结构来说呢,它是一个近似于一种海洋的感觉、近似于一个知识宇宙的感觉、一种生态环境的感觉。由于国学的本身不代表《民族学》,而代表一个国家的知识形态、信息形态、价值形态,所以国学的主题结构来说还有横向的联系。这个横向的联系是与这个国家结构当中所包含的知识形态和它与国际关系之间形成的环境之间的交互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国学体系当中所包容的内容,不仅包括本国家的知识体系,更包括着人类共同的知识库的发展模式。所以国家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范畴,这个范畴本身是国家的法权结构,但是国学是超国家结构,一个国家里的国学体系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一个能够纵横人类的历史过程,超越国家的权属领域的限制,饱融人类古今中外综合起来的科学技术,基于今天朝向未来的这么一个宏观的、大型的人类知识库存的理念。所以《国学》的内涵可以称为“知识海洋”它里边的组织构架是一个国家财富的标志。一个国家的财富分为:物质财富结构和知识为载体的意识财富体系。所以物质财富体系,和意识财富体系两个主题进行整合之后构成了一个国家财富的整体观念。

国家财富系统针对于每个国人形成了国人的个体与国家财富的环境之间的对立关系。所以,我们研究的国学模式和国学的组织构架它的第一基础是国家财富的一个环境生态学模式。也就是说世界是怎样的,国学就应该是怎样的。世界是怎样被这个国家的认知者所了解的,那么国学中就沉淀着这种认知的内容。因此《国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真正的形态,它是一个超物质形态存在的国家知识系统,一个人沉浸在国学系统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国家中所以的知识。因此《国学》对于国民来说是普适的,接受国学的教学,接受国学的传播它是这个国家中国民权利的一个典型的标志。一个国民的个体能够在国学体系当中接触到所有国学系统当中的知识模式,代表着这个国家的人权的保护和人权的机制。所以国学啊,它不是一个我们在传统生活中认为的《文字学》啊,或者是《语文学》啊,或者是《民族传统学》啊,这些过去的一些片面的传统的定义。国学可以用一个比较大的范畴来覆盖它,可以称为《国家知识学》、《国家文明学》它的格局代表着这个国家所能提供的全部的科学知识体系,因此《国学》与国家相比是国家的意识形态。

那么国家的物质形态是我们以一个国家的边界为基础所构成的一个资源体系的控制范畴,而国家意识形态中所以包含的这种知识的总范畴、总内容、一个知识体系的全部内涵被划归在国学内涵中。那么国学到底是什么呢?国学是这个国家实施教育的基本的资源,我们在一个国家中对于国民实施教育的时候,使用的材料、原料就是由国学来提供的。所以,《国学》提供着国民教育的基本的原料、基本的意识材料、基本的知识体系、基本的科学技术模式、基本的人文标准、基本的在社会形态等等一系列全面的人文知识系统。这就使得我们对国学的认识会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如果我们对于国学的组织构架的理解是片面的、区域化的那么我们在初期的时候就会把国学的位置和地位降得很低。了解了国学的范畴、国学里边的组织构架、国学里边的层次模式使得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整体的观点,用一个系统的观念,用一个全系的观念来观察国学的内涵。

所以呢,《国学》伴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方式,体现着这个国家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社会结构、人文生活方式和国家发展的趋势,因此《国学》实际上是一个超越了物质形态的全系体系,它再现着这个国家的整体的存在方式。研究国学的人是对一个国家已及这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下、在生态环境下的整体生存方式的整体性认识的这么一个全系结构的科学家模式。所以国学圈子里边容纳了所以国民的意识,它是国民意识的总和,它是国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价值总和,懂得这个国学的组织构架对我们每个人就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当我们了解到了国学的存在价值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一个人一旦诞生在这个国度中,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掌握《国学》。由于国学的内容相当浩瀚而庞大,所以它被分成了不同结构的分解方式。我们每一个个体来到这个社会之后,居于这个国学的知识环境中而吸收了不同的个体环境中的知识方式,形成了一个人的特性。所以国学结构中有着一种全系信息化的一个特征,它可以在这个环境中对不同行业 、不同角度、不同组织、不同的生活方式中浸润着一个灵魂体系,这个灵魂体系是什么呢?就叫——国家灵魂.

国学里面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庞大的,但是国学里面有一个串联在一起的核心思想方式,这个核心思想方式产生了一个国家的意识标准。所以一切被称为国学知识系统的是一个被称之为被某一种特定的基因信息所覆盖的认识伦理、认识逻辑、思想模式、思维模式的这么一个核心的基因系统称为国学的人文核心认知规律。任何的一种成形的国学结构,它里的每一种知识都由这种特点的基因结构所决定。所以一个国家中属于国学知识的所有知识体系如果你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它里面蕴含着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个固定的模式叫做什么呢?就是一种独特的哲学结构,也可以称为“国家哲学”。一切因国家哲学而构架起来的知识系统称之为国学的知识系统。如果这个国学当中的知识体系没有包含这种基因体制,那么我们在国学领域中就可以判断这种知识是‘泊来品’、‘外来品’,它不是本国学体系当中的知识内容。由于一个国家中的国学内容它与我们通常说的国际知识范畴当中的另外一种,另一种国学结构当中的知识体系相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出它里面非常清晰的国学界定。一种知识是来自于中国的,中国那折扇 ‘啪’,你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的折扇,是吧?我们看到中国一讲起来呢,这个拱手礼啊是不是?说起话来的语气啊、风格啊、礼仪模式啊、交友方式啊、生活的摆设啊、家居的建设结构中,你一看说“这是中国的”,说明什么?它里面有一种中国的素质,它有一种中国的特色,它有一种中国那种文化灵魂所覆盖、凝聚、特色化的一个内容。所以这种知识体系被称为国学内涵。

所以《国学》的本质不是一个杂合学,它可以说是一种知识的纯化学,它是你这个民族内涵当中包含的通过这种核心国学灵魂所处理过的知识的总和。人类的知识是非常庞大的,有的是美国的知识,有的是日本的知识,有的是中国的知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界定说:这个知识系统来自于那个民族呢?就从国学的机制上,国学的特征上来进行判段。因此国学这个词里边啊,它包含着一种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让我们每个人必须清晰的界定这个知识系统是哪一个国别的。这是国学和普通的通用的科学知识体系有着众多区别的一个灵魂性的鉴定标准。

你看那个城市中的建筑,眼睛一看,你就能观察到说:这个建筑它属于哪一个民族。我们走到中国不同的这个地域中啊,你在中华民族这个大的一个环境中会看到不同少数民族独特的那种文化内容。有些建筑我们往上眼睛一看,就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比如说:帐篷,你不同的民族中,这个帐篷的形态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功能却有着不同形式的表达,这里边就深刻的揭示着这种民族的特征。《国学》的特征是国家形态、国家灵魂、国家思想、民族特征、国家的一种特定的标志性的一个灵魂模式。所以最深处的部分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国学》的结构中凝聚着一个国家中的认识基础。国学的不同时代性会反应出不同时代的国家思想、国家价值、国家结构、国家质量、国家伦理、国家功能的体系性的表现。所以《国学》实际上标志着一个国家都是生命线,它可以再现出这个国家的整个人文发展的文明历史过程。这样子呢,我们走进国学的时候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国学的整个信息模式代表着国家形象、代表着国家结构、代表着这个国家独特的特征。国学的机制是可以比较的,不同国家的国学可以进行体系化的比较,从它的形态、结构、组织、功能、质量这几个特定的内容中可以进行不同国学的比照。所以多元文化结构组成之后啊,会形成多元文化比照以后的一种国学特征。这样呢,我们大脑中就会慢慢形成一个完整的理念。国学可以称为一个《国家特征学》,国学有它独特的国家特征、国家品质、国家质量,所以一个国家的国学结构的优劣在国际上进行比较的时候就会清晰的表现出来。国家的发展模式也会通过国学体系的比较可以表现出来。

所以实际上,人类真正的竞争是国学的竞争!人类真正力量的一种平和的表达是用人类不同的国学结构表达出来的。所以国家、国学、民族、时代、文明、经济、力量、质量、能量、能源、特征、发展的动力、生命力都会跟国学产生一个系列化的概念的定义,所以大家就知道了,这个国学啊实际上我们谈爱国,什么叫爱国呢?你如果对一个国家的国学内容不了解,那么爱国就是一种感觉,就是一种情感,就是一个态度,就是一时说的话,就是一时表的态。爱国,要拥有国,一个人怎么会拥有国呢?就是他大脑中有一整套完整的国学系统。他对这套国学领域的东西很清晰,很明确。爱,就自然而然的发生,这就叫科学的爱国、理智的爱国、有力量的爱国而不是起哄,是吧?好多人啊,打着爱国的这个词,做着毫不爱国的动作,有很多人用一种爱国的感觉掩盖着不爱国的行为。所以《国学》是让我们每一个国家的个体能够得到相互鉴别的一套标准。所以《国学》里面有灵魂叫‘做人的人生标准’。

所以我们谈国学的时候啊,毫无疑问的会推出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做人的核心标准,那么做人的核心标准体现出什么呢?就是对“人”的理解,以《国学》中最大的特征要体现出一种对人生的理解,一种人生观、一种世界观、一种方法论、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所以国学当中很清晰的一个完整的概念的定义,要定义什么呢?就要有这5大内容。有人说:我是研究《国学》的,很好,你先给我说出来你的世界观是什么?方法论是什么?人生观是什么?价值观是什么?你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如果你这5个东西不能够把它表现出来,那么这个就不是国学,它谈不上“国”字,它只能说讲了国学当中的某一些很片面的知识点。《国学》必须解释人类观察宇宙的世界观,这是它的第一个特征;第二个,《国学》必须展示出人生观,所以你怎么看待人生的历程?比如说我们过去传统中国中有一个“天人相应观”,它就是解释了人与宇宙之间与自然之间的一个对应关系。那么首先这套东西构建了中国传统国学的灵魂,也就是周易哲学体系。我们用一种朴素的哲学方式在当时中国认识世界,认识论的这种方法的限定下用了一个朴素哲学的方式解释着中国人怎样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的世界观点。“天、人、地”这三才就是中国人过去认识世界的这个三才的对应观点。那么它把事物分成阴和阳,是它的方法论,把所有事物当中分成‘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任何一个事物中都包含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这就是中国人过去的系统论,看任何问题是用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观察世界的。

所有五行模式实际上构成了中国的化学思想,构建了中国人认为所有事物当中基本的组成成分。所有过去的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道、七元、八和、八卦结构逐步形成了中国过去传统的基础的思想内容,最后用一个九宫方式把它分布成一个完整的平面思维体系,再用里边的不同的盘体来再现出世界观的对应关系。所以在中国传统的过去的这个国学体系当中,以周易为灵魂幻化出来了中国的数学、太乙神术啊;中国的这个物理学,诸如:奇门遁甲术啊;中国的化学,就是周易学。所以过去我们认为周易是一个中国人的一种算命的东西,这是错误的理解。中国的周易实际上是中国过去传统国学当中认识世界的一种思想的变化的解释性的认识论系统,严格来讲称为“中国式化学”,认为事物之间彼此交互、转化、运作、改变的这么一个传统中国旧国学理论系统当中的一套解释的学科模式。那么我们通过这种格局中的这个例子可以理解到《国学》的本身绝不是一篇文章、一个态度、一种观点、一种手段或者是呢,某几个情感,讲一些基本的一些生活琐事,生活中的总结这些东西所能够覆盖的。国学有着一个非常完整的控制体系,它的这个国学之魂主要表现在看待人生的这样一个人生周期结构中的人生灵魂方式进行表现。过去我们认为人哪,是小宇宙,与大宇宙相互对应,所以一个人要像一个宇宙一样统含整个宇宙信息,这就是中国过去传统的国学文化系统的全系方式。所以圆满、丰富、运行与天地同寿等一系列的思维观点就会从基础的过去的这种“天人相应观”的国学结构中反映出来。

那么今天,现代中国的科学模式、现代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过去传统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那种朴素的认识模式或者是科学理念。我们今天用化学的眼光可以看到事物量子力学畅行变化的组织构架过程。在全中国的科学界中,已经接受了目前在全世界领域中朴素的这种化学科学的基础原理,这种认识方式与我们传统过程当中人文世界是由五行气组成的这种演变方式“乾兑离震坤艮坎巽”的组合过程有着一个巨大的区分,过去我们认为“乾兑离震坤艮坎巽”阴阳之间各按四柱的方式进行演变,但是今天,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从最小的微粒——夸克以前的更小的微粒逐步形成原子论、分子论到最后形成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到生命结构的产生,最终形成了巨大的宇宙空间的这么一个物质衍生的量子力学的演变过程。这是西方科学的典型标志,也可以称为西方国学结构的一个典型标志。

那么它的这种认识方式与我们中国传统的认识方式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在界定今天中国的《新国学》结构当中来观看中国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国学灵魂?什么样的人生观方式?什么样的一种原始的认知模式,也就是国学灵魂?这个时候就极为重要。有了一套更科学的认知领域的东西,能够把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认知观点结合在一起提纯出一套最优秀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关系以及代表更久远的未来发展的这种认知灵魂是中国新国学当前非常重要的、伟大的、神圣的、具有着极其深远意义的一个国学研究的任务。我们当代的中国人应该看到,今天的地球啊,是一个由不同的人组成起来的一种思想的整体、行为的整体、意识的整体、科学的整体、技术的整体、虚妄思想、虚妄结构、个人狂妄主义的一个整体的综合组合。在和平和非和平的反应过程中,不同国家的态度是不同的,所以国学的发展趋势和国学的基因灵魂之间的对立关系非常的重要。一个国家的国学结构是不是代表着人类最先进的思想?是不是代表人类最先进的力量?是不是能够走向未来,探索宇宙真理,走进宇宙当中真实的本源的这么一套核心机制,它的价值是不能够用普通的一种表扬,言语的活动的再现,这是对于人类、对于生命、对于宇宙存在的一个负责的态度。所以国学里边的深层次的内涵实际上意味着人类学灵魂的再现,所以国学组织构架当中穿到一起最强势的,最优秀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是人类这过去文明发展史过程中沉淀出来,积累出来,提纯出来之后的一套完整的人类的源智慧。

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在国学灵魂中不断的修整自己的国学认知基因系统,那这个国家就一定代表着强大的生命力,代表着强悍的发展未来!我们现在很多这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经济学者、文人哪,在评论世界的时候实际上是凭感觉在评论。你看很多国际上的国家之间互相评论对方的时候也在用着一种感觉的心态,一种现象分析的心态来分析国际形势、国际之间的国家经济形式、国际之间的人文形式、国际关系的一个对立,实际国际关系的分析的根本本因是:你要拥有各个国家的国学灵魂思想方式,你才有条件和能力去在不同的国学体系中进行评价,才能对各个国家做出一个客观的发展性的预测。

所以,国学实际上是政治家、思想家、大经济学家、大的这种战略家的一个案头上最重要的科学依据。作为高层次的人,他要研究事物发展趋势的时候,他就必须掌握国学的灵魂,那么中国今天的时代和我们过去的社会模式有了一个巨大的区分,从什么时候算起呢?要从1949年算起,在这之前是一个特殊的中国的社会形态,在这时候我们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的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的国家、国学结构、国学灵魂和国学思想方式的所限定的一种新社会体制,新人民生活方式的一个出现,那么这个时候的新中国和1949年之前的我们可以称为一个旧中国进行新旧对比的一个时候大家就要知道,旧中国和新中国实际上是旧国学和新国学的体系化比较,新中国必然要有新国学这才是新中国存在的一个价值实现价值体现,所以我们为什么就要谈到说: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国学呢?

不同时代的国学价值模式不一样,所以今天的新中国的国家价值体系产生的一个国学的组织构架它是全新的。因此我们肯定要站在新中国的基础上来探讨新国学的核心价值体系,那么实际上这个核心价值体系大家都已经知道就是‘科学发展观’,从‘天仁相应观’发展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走到今天形成的一种新的价值模式的描述,所以‘科学发展观’本身不仅仅是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它代表这中华民族走到今天沉淀之后的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价值的模型、一种价值的构架,所以啊什么是科学?科学是用平面的立体的四维的还是五维的角度来看这个科学,你这个科学的内容就会产生截然的不同,我们中国应该选择什么级别的这个科学层次呢?大家很多人一谈起科学来,我这个科学应该用什么方式?还用传统的还是用什么?不重要,重要在你要在这个国际上占有什么地位,你就应该选择什么级别的科学模式,在‘科学’这两个词里面大有文章可做;第二个谈发展,发展的模式一种时候转圈,画一个圈还是不是过去中国阴到阳,阳到阴,“乾兑离震坤艮坎巽”,沿着八卦来回转圈两千年不变的一个发展模式,还是我们把它变成一个前进的、可持续发展的逐步形成技术性放大的、一种发展模式,所以发展模式的选择毫无疑问要体现在我们所有国学知识的结构中。你画一个圈我们就再转三千年,你拉出一条直线那么中国就会沿着直线前进,所以“科学发展观”,‘观’是什么东西?“科学发展观”总之是个‘观’,什么是‘观’呢?这个‘观’包括了什么内容呢?什么是现代国学和传统国学的区别呢?过去我们叫“天仁相应观”,今天我们叫“科学发展观”,那么这个‘观’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内容?,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必须表现出这个‘观’的内涵。

那么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思维观这五个基本的五行构架就体现出来了,正是出自于这么一个格局,什么样的科学?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什么样的观?合起来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现代中国的国学机制?就是新旧国学之间的判断标准,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看到了新中国的一个新的趋势,所以我跟大家介绍到这你就明白了,我们今天的中国叫新中国,需不需要新国学?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跟传统时期的“天地君亲师”,这时候的一种封建结构的社会宗族观点下的社会形态有没有区别?今天的中国叫“上下党政群”,他与过去的天地君亲师之间有没有区别?如果有区别,我承认区别。那我就问你:你今天中国人的国学机制是什么?要不要回答?要不要说明?叫不要讲明?中国的新价值系统要不要说清楚?中国国学新国学体系当中的核心价值理念要不要有人去做建设?要不要有人去做全面的丰富?在这种新价值观作用下它会产生出来的社会结构会不会发生变化?,用科学发展观的这种核心价值体系来看整个现代中国的社会形态,社会的伦理和道德模式,社会的系统与社会人文结构,社会生产力的布局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来说,它的整个系统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到什么呢?影响到我们整个国民的生活方式,影响到我们未来整个中国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整体性变革,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人必然要面对的一个转型的需求。

你的文化要进行转型,你的思想要进行转型,你的行为要进行抓转型,你的知识系统要进行转型,你的企业构架要进行转型,你的生产力模式要进行转型,你的劳动力方式要进行转型,你个人的伦理道德的内部素养要发生转型,你的意识形态要转型,你的行为标准要转型,你的知识体系要转型,一句话你的文化核心要转型。所以这个新时代的这种新需求走进我们的生活的时候啊,这个国学构架出现以后意味着什么呢?从这个国学的组织结构中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我前面所讲到的,国学的知识的生态环境,国学的人文价值方式,国学当中必然涉及的社会形态,国学中涉及到的我们所描绘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这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由于一种新国家的核心价值的国学灵魂的这种调整就会出现一次什么呢?出现一次非革命性的重修,何为非革命性的重修呢?因为这是新时代走到今天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环境需求,他正是人类在继承中发展一直走到今天并朝向未来的一个生态环境的继承。所以这种新需求它不是革命,而是穿越了时空,忽然走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条件下,所以新中国的每一个国民在这个时候要注意到什么问题呢?就是下一步我们要发展的速度会快速前进,会一直通向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思想方式我们对于好和坏的判定方式,我们在生活中善与恶的判定方式,我们在生活当中的劳动力结构,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的荣誉价值体系,我们在一生当中的价值创造财富理念财富格局,全要发生一次大的变化。所以这个挑战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这种新中国需要新国学,新社会需要新知识,新社会需要新价值,新人生需要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力要需求新的劳动力,新的劳动力需要新的知识系统,新的知识系统指向新的教育和学习空间的这一整套的新系统就出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

我问你们,《国学》是什么概念?在这个组织构架下我们来想想看《国学》意味着什么?《新国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新的人生,意味着十三亿中国人新的大脑,新的行为标准,新的意识形态,新的知识体系,新的经济空间,新的工作方式,新的行业标准,新的审美体系,这个‘新’字意味这什么?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意味着一个伟大的时代,意味着一种新的财富的呼唤,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啊,实际上是一种中国的未来,实际上是一种中国的思想,实际是一种中国的特征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新社会的核心灵魂、核心价值体系的再现。所以在这个条件下大家想一想,探讨中国新的核心价值模式重要不重要?所以我们从这个新国学,新的国学组织构架中走出来把思想就凝聚到了新国学的核心意识标准这个主题上,这个意识标准指向了“科学发展观”,指向了一种新中国的新文明时代的一个理解,指向了新中国的一个国家素质标准。

所以下一讲我跟大家讲什么是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什么是新国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如何用一种全息的国学观点来观看新时期、新中国的新核心价值模式,科学发展观的解释。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