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主页 > 风雨历程 > 学术文章 >

引子(一)

2017-10-29 15:40      点击:

  

引     子(一) 
    作为一名新中国的语言科学工作者,我从汉语和English(英语)两种语言的符号学研究中走进了一个充满了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宇宙中。我最初将自己的心得写成了一本书,并将其命名为《中国语言解码学》。随着时间的前行和我本人所历经的心灵觉醒的过程,我越来越觉得用“中国语言解码学”来解释我们所发现和证实的科学认识内容显得不够完整。我在观察宇宙的真实存在和人类生命价值的体现之间的关系时,除去观察到语言文字体系的书写动机和大量的文学艺术史料的客观存在这一“书本知识的事实存在”现象之外,还观察到人脑意识活动中的“意识生命”的智能运动客观存在的事实。(写在书本之上的语言文字和活跃在人脑中的语言活动意识形态显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存在形式,前者是后者的智能产品),在随后的系统研究中,我渐渐观察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文化形式的全新领域“双语双脑跨文化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我有幸从汉语和English(英语)两种知识的不同形成体系进行相互比较,并明确地察觉到在这两种语言的知识系统之间有一套相同的“共性”。随着对这些文化共性的发掘,宇宙客观存在,人类生命存在,人类知识存在和人类语言的意识自觉体系之间被“符号”这一特定的人类心灵标志体系联系成了一个“共成”结构系统。“符”与“灵”的关系随机出现;我们人类用符号记录并编码知识系统,而一切被编码的知识只有被人脑解读之后,才能转换成人类心理活动的知识材料。“语言功能”在翻译知识的文字编码时,既承担使文字转换成意识的作用,也承担意识内容转换成文字的作用。语言功能的这种双向转换功能使一切文字得到了大脑意识的认可,也使一切“大脑意识”可以被文字转换为“知识公式”。我们的大脑使用“制造文字”的功能将脑内的意识内容通过文字或语音符号的“形式”进行转换,制造成和表达知识的“符号公式”,体现出大脑内的意识活动的表现形式。这一复杂的信息转换和知识公式化的制造程序活动就是人脑内的语言活动机制的大致工作原理。“语言机制”,“语言科技”和“语言艺术”这一系列的术语也因为这种认识活动的开发而被生产出来。
    人脑通过语言机制将外界宇宙的信息复制成脑内的知识宇宙,并通过语言机制的运行,认识到物质宇宙的存在和运动形式,这个过程在佛家思想中大致相当于“觉悟”和“成就”的境界。语言机制的意识反映和知识能动性令人类形成了“意识宇宙”和“物质宇宙”的对应,形成了人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智能互通,开启了“阴”与“阳”的通道,呈现出了“道”的玄机之本。语言机制的作用领域兼有“智”和“能”的双重性,在通过再三的思考之后,我将这一领域定义为“智能宇宙”领域。这样,一个人就形成了“一体三宇宙”的共和现象:物质宇宙+智能宇宙+意识宇宙=完整的宇宙存在。这种综合的知识社会主义思想方式将人类对物质宇宙的认识,对意识宇宙的认识和对认识本身的认识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区分开来。我分别将这些知识归纳于三大类知识体系:哲学知识体系、科学知识体系、法学知识体系。这样,人类语言的子系统便出现了一种规律化的分析阶乘:生理的,心理的,哲学的,科学的,法学的渐进系统。语言符号的价值通过符号的有规则组织,依次体现出人类认识宇宙存在的方法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呈现出通过语言符号编码翻译和转换出的“知识宇宙”的概貌。
    人类基于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的形式构造了“语言智能”独特的知识构造体系。各种“知识”也因为有了语言符号的承载得到了各种标准的确立;语言符号从最小的意义单元结构,按照符合意义的合理性建构原则,编码成知识的符号表达公式单元:文字(Word),然后再按照同等的语法原则,被使用者装配成更高级的意义组织结构,表达相应的更高级的思维内容:诸如字,词,短语,句子,篇章到更大的文字化知识作品等。“词典”中的每个“词形”实际正是其代表的相应知识内容的语言知识的文字“符号编码公式”,这些“词形”在文字形态上实际仅仅是按照某种语言规律形成的符号编码“公式”;而真正的“意义部分”,实际是发生在语言使用者大脑中“阅读”和“理解”的思想运动过程中。失去了“大脑”这一认识文字意义的生命生理机制,任何文字本身也就仅仅是一组“图形化”简约“图迹”关系的“图像表现形式”而已。所以,“符号”的文字表现形式实际是“图”在纸上,“识”在脑中,其“符义”和“灵识”是分处在不同的存在介质之中的存在,是两种不同性质和属性的认知方式的“异域共存”关系。我用简化的“符”与“灵”二字来说明这种关系:文字符号和文字意义是“符灵异域”的对比和对立关系。“意义”的意识形态只发生在“人脑”这一意识存在的生命物质宇宙之中。而书本上的“文字”实际是人脑运用语言机制“制造”出来的“知识”的符号编码公式的“图迹”表现形式,是人类智能活动中可以在人脑和书本上进行转换的意识思想的信息产品“媒体”。它们可以在大脑和书本中之间通过人类的独特语言智能劳动行为(听、说、读、写)实际实现跨界域的“时空穿越”。所以,文字和语音符号具有特殊的双重物质属性,在笔迹中跳跃而出的文字图型和人脑中的抽象思维符号的意识信号方式具有“相同”的某种关系;也正是由于这种特定的信号方式,人类才能使用语言这种特定的智能信息进行思想的社交活动,构成人类特有的社会关系的沟通与信息、知识交流、交际。
   “语言科学”和“语言艺术”这两大知识领域的分离和“语言文字作品”与“语言脑内意识”的分离使“语言智能”这一种独特的人类智慧形态以特定的人类劳动形态出现在人类学的研究和探讨空间中。一般情况下,人们将人类劳动形式分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对立系统进行分析,它们都是人类智能劳动的表现形式。上述的这两种劳动在本质上都是人类的智能体现,其劳动资料的基础和产品不同:体力劳动以物质资料为基础,进行“实体经济”体系的建设;脑力劳动以语言资料为基础,进行以语言承载的“知识经济”体系的建设。劳动智能系统的提出,使传统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两大简单的分类方式得到了对立的统一。“劳动智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这两种人类劳动形式的基础,它决定人类劳动行为体系的进化与发展的基本秩序和等级。
    在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过程中,离开劳动智能的水平和层次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就会使社会生产形式和生产关系的水平和秩序失去衡量的标准。劳动智能是个体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同理,社会生产的智能水平是衡量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素质。个体劳动智能和社会生产智能之间是劳动者个体和社会整体大生产运动的社会群形态之间的对比关系,相当于特殊性与一般性,个体和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比关系。
    劳动智能是劳动力和劳动关系的基础统一性,它决定劳动者个体劳动方式的水平和层级。劳动智能的文明程度俗称为“劳动素质”,它是“社会生产智能”的文明体系中的“个体劳动方式”体系的“个体文明机制”的文明程度的质量标准和标志的代称。“劳动者智能”的水平就如同海平面,其衡量方式接近于“短板效应”:水总是从最低处衡量其总体水平的层次和体量,水也是总是从最低处的缺口流出。探查一个人的劳动智能水平,等于查明一个人的劳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存在区域,这是“识人”的根本和“用人”的基础科学依据。
 
    人类学的科研范畴不仅包括人类的生物特性,生理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更重要的任务是揭示人类宇宙智能生命存在的价值。“知识”和“个体获得的知识”是研究人类独特的智能行为的一种典型科目。地球上的生物中,唯有人类用创造性的行为制造出社会群体共享的“文字类媒体”的“语文作品”,并用“图书”的形式传承知识的分享。所有的“知识”都被用特定的语文“字迹形式”和“图型形式”编码成有秩序的说明材料,形成离开人类生物个体的“独立型”知识记载方式进行历史性地群体化积累,构建了社会化的图书馆式的知识积累和知识传承。人类用独特的学校式教育和职业化分类培训的方式传递不同的特殊知识信息,维护人类社会特有的系统性、控制性、相对性和进化性。
 
    对人类知识的考察研究,以人类智能行为为核心,可以展开物质的和意识的两大类研究领域。在物质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与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经济基础和人类生物生理学有关的知识材料;在意识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与人类社会存在的上层建筑和人类知识心理学有关的知识材料。“人类行为学”正是人类物质行为和意识行为的统一性学科,它的核心概念由“人类智能行为”构成,而不是单纯的“物质”或者“意识”的“唯物”或者“唯心”的概念。物质和意识如同磁场中的两个极点,而人类智能的行为体系才是构成地球磁场南北极之间的存在。忽略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自身庞大地存在谈两个极点的先后问题都是一叶障目的片面作法。“辩证”的结论在与“统一”,唯有“统一”,辩证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和前提。“辩证统一”揭示了人类认识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
    人类智能主体的运动形式是“物质决定”和“意识反映”的辩证统一性运动形式。物质决定的生理存在形式和意识反映的“心理存在形式”在人类智能的体系化运动形式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形成了相对完整性的“生命主体”。人体生命存在是人类生物智能主体的综合表现形式,它是“物质--智能--意识”三位一体化,三体一蕴的“共和式存在”是以人体生命主体为核心单元存在的生命空间,时间,物质三位一体化“同时共存”的物质共产主义运动形态。在描述人类的三维物质属性时,物质存在是基础;智能是统一;意识是系统化的辩证能动性。我们在抽象领域中必须建立起一套三维集合式的分类方法来描述在同一个点上引出的这三个抽象共聚体的立体化存在;我在汉语中提取了三个汉字“古一徵”来对应描述人类智体的“一体三蕴”。
    我以“人类知识宇宙”来代表完整的人类学领域,其中“古学”表示该领域中的物质宇宙学领域;“一学”表示该领域中的智能宇宙学领域;“徵学”表示该领域中的意识宇宙学领域。这种定义使人类知识主体的“三相一体化”特征得到了最简化的语言学概述。简化来说,“人”的意义必须用“古一徵”三个字进行同一化的描述,而且“古一徵”也只是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类空间”领域的基本结构性和分解化的描述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人类知识体系是由物质人类学知识,智能人类学知识,意识人类学知识三种体系的基本知识系统辩证统一而成的知识体系。
    人类的知识体系是在人类共同的社会性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是由不同来源凝聚而成的知识群因量化体系。由知识的核心理性整合除了三大历史性的知识理论系统;哲学知识体系,科学知识体系和法学知识体系。这三套知识系统是人类知识的普遍性存在规律,体现着一切人类社会知识的系统性和信息分类原则。人类语言智能的产品,从其实现了将意识内容通过符号及符号化的语言公式性语言行为表现为知识的文字产品的那一刻起,人类的“知识公式”便不断在人类智能劳动的实践和认识的开掘和发展中逐步丰富着:人类知识的公共知识公式智库:词典和图书作品也在不断丰富着,这样从总体上来看,人类知识的形成一直保持着相对进化性:既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内容上的与时俱进,共时发展,又与知识的形式和形态空间的开发与发展保持质量上的实事求是,趋同于真理,历时提纯,知识是人类智慧的智能产品,是人类认识的结晶。而记录知识的文字语言符号便是人类认识知识的“思维运算公式”,它表现出人类意识活动的形态过程,传达意识活动的“感觉”和“思维”内容与方法。
    人类语言行为是人类智能劳动的一种体现方式。它以标准的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的“媒体介质”为心理行为的物质生理基础,按照知识的语法制作原则,将一组认识过程表现出来,并凝固成意义的识别公式:那“文字”和更大系统化的文字组合公式:“词、词组、短语、句子、篇章”等文字化或语言化的知识作品。这些被符号“公式化”的“概念公式”实际是人脑意识的特殊性抽象思维形式的“语言符号公式”。人类语言中枢便是处理各种知识的“概念公式”转换成意识思想内容的特定生理基础神经中枢。人类心理活动基于人类生物生理活动而体现语言产品的“知识公式”体系是人类智能系统的智能产品,它的意义解读和各种意识现象的呈现必须借助人类的生物智体这个特定的“智能工作仪器”才能形成。脱离了人体的智能主体单独存在的“知识智体”是不存在的。“知识公式”的存在具有“智能通性”,它被以“图迹”的方式写在书本类的载体上时,称为“辞典式”的“文字作品”;而它转化成人脑中的知识公式体系时,我将其定义为“脑词典”体系。“脑词典”和“辞词典”存在的领域不同:脑词典是指被个体已经掌握,形成记忆,构成思维能力的意识知识公式体系;而辞词典专指以文字符号的物质表象形式形成的各种书本类记录的知识公式图集体系。“脑词典”是知识公式系统的生物智能主体的内化与内在,处于人类各个个体的自我意识主体之中,是个别性的和特殊性的个体知识,是社会中公民个体的“私有知识”的总称;而“辞词典”是社会知识公式的总和;是被外化成社会公有知识的知识公式信号源图集;是社会“公共知识体系”的符号化公式体系的总称。“辞词典”为“脑词典”提供社会公认的公共关系标准和资源。
“脑词典”和“辞词典”的区分使“知识”呈现出“知识的私有化”和“知识的公有化”两种产品的发展和存在模式。脑词典的后天获得性和辞词典的社会共产性因这二种知识产品的区分使人可以清晰分辨而不再是混沌的概念。脑词典的个人知识系统私有化和辞词典的社会知识系统公有化为人类智能劳动提供了知识的供需关系和知识价值的经济生态循环原则,使知识经济化的文化产业体系有了知识货币的定价依据。这一区别性特征的识别机制使人类的知识产品的公益性和真理价值有了市场化的供给导向,为人类实现宇宙共产主义思想规律的认识和知识的普及提供了市场化的经济运动和操作原则。知识产权法正是使知识的价值实现共用和公化权利的法律规范和保障体系。
劳动智能和生物智能是人类区别人类和普遍动物存在的生物生存技能的重要区别性特征。劳动方式由劳动关系和劳动力的辩证统一而构成,劳动智能与劳动方式共成劳动技术。劳动行为是人类特有的社会行为:各种各样的劳动方式依一定产品的质量生产要求被有组织地安排成社会化的职业要求,并对劳动者个体进行合作性地专业技术训练,使个体劳动者有了一定适应于未来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价值生产需求的劳动技术。那些储存于劳动者个体的劳动智能通过劳动方式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公共社会生产方式中予以实现的时候,个体劳动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得到了公共价值的体现和实现。个体劳动技术是社会生产技术的局部和个体私有化的个别性和特殊性,劳动者掌握特定的劳动方式,形成个体劳动智能,是社会形态的局部社会智能的个体私有化。“教育”和“学习”因为劳动智能和社会智能的领域性分离而有了明确的导向:对“个体”而言的教育和学习与对“社会”而言的教育与学习是社会智能的劳动者个体需求和社会形态的基础维稳和系统升级的平均公共关系智能供应的关系。“个体智能需求”和“社会智能供应”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和学习的供需关系,这一供需关系维持并推动人类社会的人力资料的生产和发展。
劳动智能与社会智能之间的转换关系俗称为“教育与学习”。智能产品的供应和生产通过教育和学习的过程完成对劳动者个体智库和社会公共关系智库的输入性供给。知识做为智能产品的结构性组织资料,支持并决定着一定历史时期的劳动智能和社会智能的供给关系,知识经济关系通过劳动智能和社会智能的供给运动表现出来。知识的实体性存在通过语言符号的知识编码生产并使其表达的真理价值的不断进化而体现出知识质量的进化和发展。这样,伴随着人类文明程度地不断进化和发展,人类辞词典和脑词典的知识质量和真理趋真度也在不断进化发展。这种系统化的进化和发展的速度从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就会非常直观;人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发展历史道路是社会智能进化的基本线路。考察人类知识的宇宙规律的揭示过程,我们就可以发现:“知识”所揭示和表现的宇宙存在的真理价值决定着知识质量的价值。“真理价值化”是人类破除迷信的束缚运动社会的超级智能体系,共同趋向真理的人性文明发展的社会经济动力,是解决思想固执和懒惰的智能解放生产方式的形成机制,是人类智能的经济领导力。
宇宙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相对于人类某个生命独立个体的主观世界而言,是物质客观与智能主观的对立。人类追求真理的目的在于在智能主观世界中复制出接近物质客观宇宙的全部信息的真理性认识和知识,以达到对物质宇宙存在的意识宇宙的人工知识体系重塑。把握物质宇宙的真理性知识,人类意识宇宙的信息化再塑,使人类智能得到全方位地发挥,是人类认识真理,追求真理,奉真理为至尊的根本价值所在。人类运用符号公式记录认识过程,体现知识价值,在社会智库的历史积累过程中,逐步将无数经大量劳动智能制造和验证的“经验性知识点”逐步汇总成辞词典的“知识标准化集合”。这些知识的“集合”汇总了人类历史性的智能发现,使辞词典的成果逐步丰富并储集成知识的“符号化公式总汇”。我们观察一部成熟的“辞典”时,会清晰地观测到在辞典的知识编码的文字符号体系中,存在着一套系统化的“语法”编码规则:这些规则主导着人类认识知识的“意义”,在大脑中复制,翻译,转换,再生心理经验的意义现象。通过语言功能的转换作用,语言行为智能逐步成为人类发展自身的意识宇宙,编码认识的知识体系,构造意识主观,制造意识宇宙的意识建筑体系。
语言智能在劳动智能和社会智能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人类智能通过“语言智能”使属于各个个体的“劳动智能”和属于社会公共关系的“社会智能”之间形成了“智体体系”的网络化连通。这种“联通”令人类的认识和知识得到全社会化系统的“共产化”和“共享化”。正是因为这种共同的信息媒介智能体系的存在,人类以“语言智能”进行“社会身份”和“文化种族”的特征,慢慢战胜“血统”的身体生理识别机制,逐步成为社会公民的“分类”标准是现代社会进化和发展已经证实的文化分类“机制”。
“血统”为“文统”所替换,是人类智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运动规律。
“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人性”体系的社会化和“文明”体系的真理趋同性。人类文化的发展最终的目的地是“宇宙真理文化环境”的建筑系统。无论是何种文化体系,最终都必将归置于达到“宇宙真理之境”为其正义的发展目的。无论是语言智能、劳动智能、社会智能以及一切记录知识的“脑词典系统”或“辞词典系统”最终都必将“归化”为宇宙真理智能体系的组建。人类文明的终极之境并非是“终结”,而是达到反映和拥有享有宇宙真理智能的“大文明之境”,以充分发挥出人类个体的劳动智能和社会智能的根本价值,使一切都在“合乎真理运行规律”的“文明”环境下运行。“文化”与“文明”,“认识”与“实践”在围绕着“真理”这个核心意识运行时,人类的一切行为就会寻求到共同行动的目标。这是人类文明的理想之境和团结之心。“真理”是连通语言智能,劳动智能,社会智能的价值标准:真理的上行构建出意识宇宙的建筑之境,真理的下行构建出物质宇宙的建筑之境,真理的自我丰富构建出智能宇宙的建筑之境。“真理”为“智能之心”便是人类的自我修养的正义认识。如此来说,“文明”便是真理在人类智能的“光明”程度的简称,人类掌握的真理性知识越多,人类意识空间中的黑暗就越少,直到所有的一切均转化成真理的化身时,人类意识宇宙便不是星光灿烂,而是“光明宇宙”。
以“真理”为心引导人类共同的认识方向是人类思想的共识。追求真理,把握真理,运用真理,尊崇真理是人类认识与实践历史中所有文化体系的发展和进化趋势与运动规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真伪”的鉴别是基本的生存态度和生命本能。“去伪存真”是人类智能的良知代表;“货真价实”是人类基本的社交伦理;“真心诚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道德;“真凭实据”是人类交际的基本法则。人类发现真实、探索真相、分辨真假、体现真情、表达真心、理解真谛、追求真理的“认真”天性,都是在实际的客观世界中总结出来的真切的真性。从“真伪莫辨”到“真相大白”体现出人类“以真为本”的正义之路和真主真心的“真理唯心”的至尊信仰的统行。
“真理”是一切人类正义文化和文明的核心价值,是一切人类理想信仰的必归之“心”。追求完整宇宙真理的把握,见证和成就是一切人类善类的灵魂凝聚之所在。
    宇宙存在浩瀚无垠却可被人类觉知和描述。个体人在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从语言学习开始学习各种知识,以语言技能为基础,在自己的大脑中装填各种被编码的知识信息,并在自我的大脑中形成独立的和私有化的脑词典系统。以个体为中心其身边的一切信息通过语言功能的编码,组码,成码和脑词典自控化的知识秩序归类,宇宙的、世界的、人生的、价值的、方法的各种知识信息向人的意识空间中向内聚合,重组并被记忆成个体化的知识成份。这种通过人体后天学习过程输入性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体的大脑内部构建出“人脑想象”的思维和感觉的信息宇宙:“意识宇宙”。被符号再组后的每个人的个体意识宇宙因各个人体吸收信息来源的不同和个体化区别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个体宇宙信息整体,其主体意识因“文统”的信号源泉的一致性体现出文化体制的“统相”一致性,但因信号体系的自我再造性又体现出不同的个体特征。这样,个体的自我意识小宇宙都具备大同之中的个体异化特征,这样使每个人都具有了宇宙唯一性的自我独具特色感,正因为如此,每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会普遍具有“自己”是普遍之中的“特殊的那一个”!这是个体感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必然产物。当人类掌握了“语言传媒”这一特别的智能工具之后,“宇宙”便在物质客观和意识主观之间建立起了交通关系,人类便因此形成了对内,外宇宙客观认识的俱相性感知。每个人头部的大脑承载着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意识的物质生命基础,在地球上走来走去,通过各种人类的信息化社交活动,尝试着用语言工具将整个外部宇宙装载到自己的意识小宇宙之中,把握整个宇宙造化的生机,成为宇宙中的至尊主宰。人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意识小宇宙”的自我觉醒的过程在客观行为中表现出来,便是人类语言的创生→人类文化的创生→人类文明的创生。人类在生物智能主体的支持之下,通过将生理行为的特定动作机制“符号化”的语言同化作用,构造出可以离体造型的“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体系并使这些符号按照“认识过程”体现“认识”的结论和“概念”的定义安排,设计原则等“符号编码”的“语法规则”的“事情表象过程”有序排列在一起。在外型表现上,我们看到的便是一个个独立的文字结构单元。“文字形式”体现出的是“符号编码”认识的公式化“结构形式”,而大脑通过“解码”这一“认识的公式”所得出的“意识映像”和“想象”出来的内容才是该“文字公式化结构形式”所体现出的“意义”。当“意义”和“符号公式”所反映出来的“心灵事实”和“客观事实”对映的相似和相当相同性的“感觉”出现时,人们便在心灵中形成了“真实”,“真相”及至于“真理”的认同感。“真理”不是宇宙客观存在的规律本身,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宇宙规律正确和完整的理性反映。语言媒介的存在,使人类认识宇宙客观存在的运动规律,形成“符号化”的“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再创和重组,在人脑中复原出整个宇宙客观运动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体系,成为人类特有的生物智能。“语言智能系统”的人体存在,使人类的每个成员通过“语言习得”的方式,可以获得到相应的语言能力和相当的语言表达技术的自控性。人类驾驭语言的技术支持着人类追求真理的进程。
从这一段的分析和理解过程走出来之后,我们理解下面的一段对“语言”存在的定义便会形成共识:
语言是人类为追求真理性的认识,从实践生活中总结、创生并不断进化、发展而形成的知识表现和表达的一种劳动智能,它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抽象思维的智能工具。语言由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为符号基础,通过对认识的过程和内容进行符号公式化的编码,形成固定的概念公式,并按照一定的语法原则,制造、分析,反映意识的思想内容和形式,使人类的思想规律化和现象化。语言通过思想知识化的符号规则,承载并固定知识的结构,用语法体现规律,充当人类构造意识宇宙和知识宇宙的智能媒介宇宙传媒体系,是人类构造知识的方法和劳动智能,是人类传承知识的手段和思想的智能工具体系。语言不仅仅是用于交流和社交的交际工具,而是人类意识的智能创建体系,是创建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人性劳动智能”的人文基因工程本身。
总之,语言是人类用符号系统进行思维、思想、沟通、交际、制造知识,形成劳动意识的人类劳动智能;是构造意识宇宙的基础智能。
长期以来,人类在关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时,常常忽略“语言智能”和“劳动智能”的“中部转化”的运动机制。“物质”之所以决定“意识”的反映,以及“意识”之所以构成对“物质”的“能动”,其过程便是通过“语言智能”和“劳动智能”的运动过程和转化、运输、生成的“智能生物”和“智能造物”的创造过程而得以实现的。物质到意识的循环经过劳动智能和语言智能的积极工作形成完整的循环和进化体系。
语言智能的重要性其实一直得不到正确地待,人类在漫长的生物智能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这一最重大的自我意识建筑和思想工程的自我功能进化成果一直处于隐蔽的状态。人们使用语言智能机制创造出的“知识体系”被赋予无数的赞誉和肯定,却少有人关注语言智能这一创造和制造人类知识产品的“知识加工机器”自身的科技和存在价值。思想科技和思想工程是一切具象和具体工程的原始蓝图,人类的行为总是有目的的,而语言智能便是制造一切人类“目的”的加工和制造智能的加工场。人类的一切知识产品均由这个加工厂得以设计和制造。理解语言智能的存在价值和运作机制,对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性文明的再设计,控制和质量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类的“梦想”便是被这个“制梦机器”不断制造出来,推动人类的思想走的更远。
我最初的研究动机是建立在“如何将英语(English)汉化成可以被汉语人直读直解的语言符号”这一语言学研究的课题上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我一直在尝试着在汉语和English之间的文字概念之间建立起一条互通的桥梁,这样,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英语”中的44个基础语音和26对字母符号的存在价值进行汉语定义,然后将它们“代入”到每个英语的“单词”形式中进行合理化解释。在分析的过程中,因为这两种语言符号的概念比较工作已经由汉英双解词典的编纂工作者提前完成了,所以,我的工作便是在他们的工作基础上,以符号形态为基础,建立起一套解释性的理论体系,使汉语概念和英语概念(English concept)得到“中和化”的互相合理性解释。这套理论体系的最终构成后,我发现,它不仅仅打开了汉语和English之间的通道,更让我看到了隐藏在真理背后更深远的“宇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觉得:我看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爱的源泉。
语言的基础结构是“符号”。符号的诞生令人类控制了一套可以在不同的存在领域中同时存在并可自由“穿越”这些特定领域的规则限定的“神器”。符号本身是一种状态的图迹形式,用汉语来描述,我觉得用“相象的统一”来体现其特征比较准确一些。无论是语音语言还是文字语言,它们的本质都是建立在“符号”这一特定的存在形式之上的变现形式。符号的形态特征可以自由穿越“物质”,“意识”的界限,表现“智能”存在的价值。用比较直观的比喻来说,“形而上”称谓为“意识”,“形而下”称谓为“物质”,而“形”本身便是“符号”。符号学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人类民族学中的神器之术,符号的构造产品最直接的作品就是人类的“语言”,它是人类使用语言的最小语言单元。符号是构造语言的基础,人类学习语言的核心原因就是掌握了如何用符号构造并分析语言意义的感觉和思维方式。符号学是人类语言学的“元语言”学科,它解释和说明人类语言学和语言的形成,存在和发展“机制”。